五月的风裹着槐花的甜香掠过邢临高速,我握着巡查记录本站在卫运河特大桥桥头,手机里还存着孩子昨天发来的语音:“爸爸什么时候能陪我去动物园呀?”听筒里稚嫩的期盼让我的胸口微微发紧,却在踏上桥体的那一刻,被钢箱梁上斑驳的光影抚平了褶皱。
这座1024米的大桥是我最熟悉的“老朋友”,支座评定等级I类、伸缩缝装置评定等级I类、河床、调制构造物完好等都刻在记忆里。指尖抚过新发现的混凝土剥落点,测距仪的红光在裂缝间跳跃——这些细微的“伤口”,正是巡查员存在的意义。当朝阳跃出河面时,我在日志本写下:下行1-1小箱梁外侧腹板距1#墩10M处混凝土剥落,S=0.6×0.3㎡,需及时修复。河面上掠过的水鸟不知道,它们眼中的晨光里,藏着一群人守护平安的执念。
正午的阳光肆意倾洒,将桥面染成一片璀璨,红外测温仪显示箱梁温度24.5C。蹲在伸缩缝旁记录数据时,后颈的汗珠顺着安全帽带滑进衣领,却不敢错过任何一个参数:缝宽6mm、位移量无变化、橡胶条老化程度……这些枯燥的数字,在我们眼里是会呼吸的生命体。远处传来汽车疾驰的轰鸣,恍惚间想起女儿总说我手机里“全是桥的照片”。是啊,相册里存着不同季节的桥:春日杨絮纷飞时的伸缩缝、盛夏暴雨中的排水孔、深秋霜雾里的支座垫片、冬雪压顶的排水管——它们比任何风景都更让我牵肠挂肚。
暮色浸染桥面时,巡查车的光束在泄水孔处停驻。放大镜下,混凝土表面的发丝状裂缝清晰可见,像是大桥在岁月里留下的皱纹。记录完最后一处隐患,抬头正撞见银河倾泻在护栏外的麦田上。手机突然震动,妻子发来孩子画的全家福:戴安全帽的爸爸站在桥上,桥下是波浪形的“邢临高速”,桥洞里开出了粉色的花。原来在孩子眼中,我守护的不只是冰冷的钢铁结构,更是连接着家与远方的彩虹。
返程时,车载广播响起《劳动最光荣》的旋律。后视镜里,大桥的轮廓在夜色中愈发清晰,那些被反复丈量的里程、被逐一消弭的隐患,早已在日复一日的巡查中,长成了我心中最璀璨的风景。或许对孩子来说,爸爸的“缺席”曾是假日里的遗憾,但终有一天他们会明白:当车轮碾过平整的桥面,当灯光掠过坚固的护栏,那些藏在桥梁褶皱里的守护,从来都是最深情的父爱模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