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天下之本在国,国之本在家。”国以家为基,家以廉为贵一个词、一句话、一个家里的故事、一段家庭的记忆,就成为一个家的家风,对于家风使我不禁觉得心中慢慢都怀着“感激之情”。家庭作为社会的细胞是幸福生活的港湾,也是反腐倡廉的一道重要防线。在我的家里每到过年时会在族谱前摆放一对荷花的烛台,小时我们只感觉好看,并未感受到它会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力量,但爷爷告诉我们说,别看这小小烛台,它不止是照亮的,更让我们能够明白荷为莲,莲与廉同音且意义为廉洁自律、洁身自好,所以我们这个大家庭内无论是谁都要清清白白做人,诚信诚实做人。而从小生活在一个二十多口人的大家庭的我,在爷爷这个大家长的影响下,才能养成现在老实做人、本分做事的好习惯,他老人带给我们的影响可能是无法用语言来表达的,但在学历并不高的爷爷行动深深影响下,让我们学会做一个正直有用的人。
爷爷的引导使我们在成长的道路上不曾迷失方向,让我们在成长的海洋中乘风破浪不畏前险,“诚实守信、诚信待人”随着时间的脚步潜移默化的成了我的好家风,就像春天柔和的双手温暖着我的心田,让我心中的花朵绚丽的绽放,让传统的文明美德发扬光大。小时候,农村的孩子从来都不是娇生惯养的,放学后三五成群的到地里割草喂马牛都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了,记得大概在我八九岁的样子时中午放学后,我和哥哥还有堂姐、堂哥相约一起去地里割草。当时天气热得出奇,在回家的路上,又累又饿的我们一合计去路旁的梨树上摘梨吃,吃饱后哥哥和姐姐突然想到烛台的故事顿时感到后悔,因为爷爷的严格家规我们这样的行为可能换回的是一顿严厉批评,于是经过哥哥、姐姐合计对我们俩个小的说:“回去后不许告诉大人,否则以后不带你们了”。我和堂弟深深地点点头,可是在爬树时自己不小心把裙子挂了好长的一个大口子,刚走到家大门口后,我们躲闪的眼神和挂破的裙子,被树下乘凉的爷爷一眼识破,他关切地说:“你们几个过来,去割草怎么把裙子都弄坏了?”我低着头支支吾吾的不敢与爷爷的眼睛对视,知道实在瞒不过了,便把摘他人家梨的事给爷爷说了一遍,没成想一向严厉的爷爷却没对我们发脾气,紧接着提了一袋麦子(在那个年代我们农村孩子吃水果都是用粮食换的),带着我们几个找到种梨的人家,同时深深地鞠了一躬,说:“对不住,是我没有管教好孩子,偷摘你家的梨吃,给您带来一些麦子算是补偿吧。”回到家中爷爷并没有责骂我们,而是把家中的烛台拿出来让我们几个面对着烛台思过,从那以后我们再也没有拿过他人一针一线,爷爷用实际行动告诉我们《弟子规》中的“用人物,须明求。倘不问,即为偷”的道理,虽然这事过去三十多年,爷爷也离开了我们,但他那衷心道歉和弯腰鞠躬的身影一直烙印在我脑海里,身教重于言教这正是最朴实的教育。
“播下了一种行为,收获了一种习惯,播下了一种习惯收获了一种性格,播下了一种性格,收获了一种命运。”其实这也是家风真正的含义,现在想想我们应该感谢我们的家风,才让我们收获一种习惯、性格、命运,家风还让我有一技之长立足之地,让我的生活多姿多彩,无忧无虑、井井有条。长大成人后的我开始参加工作任财务职务,当工作之初时想起爷爷在我离家时对我的嘱托,记得那次爷爷又一次拿出了荷花型烛台,他老人家再次告诉我那个烛台是我们的传家宝,而烛台不仅仅是给他人带来温暖,照亮前方,更是要我们从小懂得廉洁自律,虽然爷爷不会说出“物虽小,勿私藏。 苟私藏,亲心伤”的话语,但爷爷的教导,就像警钟长鸣。这些年来,我不仅把它落到工作实处,还懂得廉洁自律对家庭、对亲人的重要性,知道廉洁的家风,是幸福家园的保障,现在我也时常用爷爷的做事原则去要求我的儿女,教育我的孩子从点滴小事做起,注意自己的言行,谨记“千里之堤、溃于蚁穴”,避免温水煮青蛙的悲剧。
屈子言:“亦余心之所善兮,虽九死其犹未悔。”于谦言:“粉身碎骨全不怕,要留清白在人间。”琴瑟辗转千年休,时光远去,“修身,齐家,治国,平天下”,可那高洁的灵魂却如凤凰涅盘般留在世间俯瞰万物。以史为鉴,树立廉洁家风,建立清正人生。让廉洁文明之光永远照耀着我们前进,反腐倡廉从我做起,我坚信我能做得很好,因为我是在优良的家风环境中成长起来的,优良的家风是我受益一生的财富。